四史教育论文3000(通用10篇)

教育论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5-04 22:02:17 热度:0°C

教育学术论文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史教育论文3000(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四史教育论文3000

  摘要:四史的主线是党的领导,四史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的发展脉络,坚持党的领导。高中思想政治课提供了提升心理素质的丰富素材,成为四史教育的高效载体。文章运用中外教育理论中的新观点,从培养适应社会、情感和意志三方面,分析如何结合四史教育,探索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四史教育;培养;心理素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_)5-003-002

  20_年,***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四史的主线是党的领导。高中思想政治课,以其严谨的逻辑、丰富的素材,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呈现在学生面前。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心理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相互联系,是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0_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體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关键能力是“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其中,认知能力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1]。文章愿从适应社会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的视角,分析高中“生活与哲学”课结合四史教育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

  一、培养适应社会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习中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部分中学生中有时存在沮丧、焦虑、紧张、愤怒等心理失常的表现,势必影响其正常学习,甚至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不良后果。为此,要求学生:

  1.树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观点

  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为例,在教第十二课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时,教师介绍了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并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让学生们讨论如果你就是邱少云,你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学生们讨论热烈,有的提到敌我双方在武器装备上相差悬殊,为了歼敌,必须进行大规模大部队伏击战;有的提到如果他不这样做,会引来敌人的猛烈炮火,给我军带来巨大损失……师生共同小结:当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为了前者而在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同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这种讨论,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屋建瓴地科学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总书记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尊重人,要主动关心人,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雷锋、焦裕禄和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优秀党员,都是主动关心帮助群众的楷模。学生懂得了在学习榜样的同时,自己也可对社会奉献爱心。于是,班级同学踊跃为贫困学生捐款,学生们利用节假日轮流去区敬老院慰问孤老,关心老人们的生活,帮助生病的孤老就医送药。对此,《苏州日报》进行了报道,肯定了学生们的点滴贡献。

  2.辩证分析和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在教第九课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发给学生一份调查表,要求实事求是地写出最熟悉的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学生自己的优缺点。经过交流对比,学生们发现了父母、老师、学生身上的优点是主流,有很多值得借鉴,又发现自身身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如不愿劳动、不守时,爱忌妒别人、缺乏合作意识等。教师进一步指出在生活中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同学间既要竞争,又要合作。对自己的缺点,即使是支流,但若枧而不见,任其蔓延,后果也不堪设想。

  二、培养情感

  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与童年中期的孩子相比,青春期少年的世界至少有三个变化。首先,变得更加开阔。青春期少年的舞台不只是家庭或当地社区,而是更广大的世界,甚至整个世界。其次,变得更高级。青春期少年能够以更加抽象的思维方式推理、思考,提出假设和理论。最后,变得更深入。青春期少年更加持续地探索自己的生活,比几年前更全面地对待自己的感觉、恐惧和理想[2]。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反映世界观。例如,在教第十二课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时,教师首先围绕周恩来同志少年时代的选择作了介绍:有一天,老师问学生一个熟悉的问题,即:你们为什么而读书?有的学生回答光宗耀祖,有的说办实业赚钱,而少年周恩来的回答则石破天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然后笔者将这句话和他为小学学友的题字“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用课件呈现,接着播放了一段视频,介绍了周恩来是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23岁时在法国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周恩来12岁离开家乡,为了寻求真理,操劳国事,一直未能回故乡淮安看上一眼。当播放到邓小平同志在为周总理追悼大会上作悼词时,气氛很凝重,部分学生为之动容。视频播放完后,教师呈现思考题:“为什么周恩来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衷心爱戴?少年周恩来心中的选择是什么?”学生回答时,很自然地提到了“爱国”,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因为他幼年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的赔款割地,备受欺辱。他之所以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在于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为某个个人谋私利,也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人类谋福利。即便他掌握了多国外语,但在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正式会见场合他以我们的母语汉语娓娓道来,他的爱国情感体现在他的高超的斗争艺术和高尚的人格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无处不在。

  可见,情感教育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干枯、苍白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在情感教育中,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使命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情感教育不能光靠华丽的词藻,要靠事实说话,靠自己身体力行,以真心获得真情。

  三、培养意志

  心理学认为,在意志结构中,决心、恒心、信心是三个重要的心理因素[3]。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熏陶,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_年版20_年修订)》在“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中修订了“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劳动经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的要求。

  在教第五课的“意识的作用”时,指出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准备议题:“你了解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吗?你知道李政道的老师核物理学家王淦昌院士的故事吗?”课堂上请学生分组上台发言。

  第一组学生交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院士是苏州常熟人,1930年王淦昌在清华大学工作期间考取江苏省官费留学,到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著名的女核物理学家迈特纳。1933年12月,王淦昌出色地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和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在他准备回国时,德国科学家劝他:“德国有世界最先进的物理实验室,大师辈出,像你这样年轻有为,留在德国一定能大展宏图。回到中国,哪里有你的研究基地呢?”王淦昌回答:“我是中国人,来德国求学,为的是报效祖国。”第二组学生交流:他毅然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后,先到山东大学任教,后来在浙江大学物理系担任系主任时,李政道曾是王淦昌的學生。李政道这样评价老师:“王淦昌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终生保持了年轻学生的求学精神。他为人诚恳热情、正直、坦诚,治学严谨,是祖国近代物理学的一代宗师,后人之楷模。”第三组学生交流: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回忆:“王淦昌虽然学术造诣很高,但是一直是勤学好问,只要自己不懂的就可以向年轻人请教,向年轻人学习。在60多年的核物理科研生涯中,他对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地从一个高峰攀登到另一个高峰。”接着,教师提问:如果说“只要有决心意志和干劲,就一定能成功。”这句话对不对?请分析。学生们马上指出这是类似“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唯心主义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加德纳教授认为,一个人可能在任何一种智能上都没有特殊的天赋,但如果他所拥有的各种智能和技巧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说不定在担任某一个角色时就会很出色。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有更多的机会较好地处理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诸多问题[5]。在教第六课的“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时,教材又引发思考“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是怨天尤人,还是鼓起勇气,再接再厉?”提到失败,有些学生不禁皱眉,因为此时的他们正在积极准备迎接省学业水平测试。教师先引用了一位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一句话:“我一生经历的成功屈指可数,但经历的失败却不可计数。”针对有些学生在模拟测试中成绩不理想,笔者充分肯定了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指出这是一次真正的考验,必须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迎接挑战,自觉地促成从失败向成功的转变。事实证明,当学生迈着自信的步子走进测试考场,又微笑着走出考场的结果,说明意志教育必须与“挫折教育”相结合。挫折教育防患于未然,通过设定合理现实的目标,促成学生意志力的飞跃,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很有裨益。

  四、结语

  四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历史,学习四史目的在于通过历史的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的发展脉络,坚持党的领导,引导学生对中国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让高中思想政治课成为四史教育的高效载体,成为探索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的途径,十分重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素质教育在召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加大创新力度,优化教育手段,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国家发展需要的、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多元智能理论与政治教学的新模式”(项目编号:77)成果之一,主持人:须弘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人民日报[N]20_-09-25(1)

  [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9

  [3]刘守立.学习管理理论与策略.[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

  [4]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_年版20_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_:2.

  [5](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视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_:26-28

【篇2】四史教育论文3000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2周年的日子里,把党史、新中国史当作一门必修课学好、学深、学透,不仅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回望历史、激发担当、新长征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的一次心灵洗礼。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从建党初期不到60人的新生政党,到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到承载着14亿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伴随着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光辉历程,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中国焕然一新,成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史、新中国史的教科书里,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的所有答案。新时代新长征路上的广大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才能更好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反之,“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苏联解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忘记了“老祖宗”,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联共历史,乱了思想,丢了信仰。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必须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程;必须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_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2年的发展史;必须了解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从“红船精神”里的中国革命精神源头,到长征路上攻克娄山关、腊子口;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从西柏坡出发、踏上“进京赶考”之路,到历史转折年代的“关键一招”,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我们才能在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历史从来都是由具体的细节构成的。在我们的党史、新中国史上,写满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篇章。长征路上红军女战士给老乡留下的“半床被子”、用棍子顶着疼痛的腹部坚持工作的焦裕禄、“将论文写在太行山上”的李保国、用“最美的青春”染绿塞外明珠的塞罕坝人……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什么是共产党人、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学习、牢记这些“历史的细节”,我们就能在学习榜样中更加清楚地知道怎样才能守初心、什么才叫担使命,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搏奋斗奉献。

  知其史方能激其志,激其志方能尽其责。新长征路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还会有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当此之际,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孜孜不倦地学习党史、学习新中国史,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用牢记初心、勇担使命实际行动,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不断交出优异答卷。

【篇3】四史教育论文3000

  摘 要:“四史”包括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新时代背景下,将“四史”有机结合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点。虽然“四史”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但归根结底都是党为人民谋取幸福。本文将简要对“四史”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重点从多个方面探究了新时期党校开展“四史”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党校 四史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_)08-0-01

  引言

  20_年5月,中央党校向各级党校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校从现在开始加强“四史”教育教学,在相关文件中也明确指出了“四史”教学的意义。“四史”可以说是我国长时间发展进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也是如今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激励,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与内涵。党校是培养优秀党员干部的主要场所,新时代背景下各级党项必须强调与完善“四史”教学,开展“四史”教学工作,使党员干部可全面把握党情、国情等等,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真正地将“四史”转换为如今的智慧。以下则是笔者就此的分析与论述。

  第一,“四史”教学在新时期党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1.有助于坚定党员干部的信念

  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环境已经发生的明显变化,其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少数党员干部意志与信念不坚定,经受不住诱惑,做出不正确的行为,这些行为必然会产生负面影响。加强“四史”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党员干部的文化素养以及知识底蕴,而且可以确保党员干部始终站在理性的角度,有助于坚定他们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党的事业。

  2.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

  新时期,加强“四史”教学可促使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地学习并继承优良传统,端正个人态度,立足于本职,将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光大,且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另外,加强“四史”教学也可督促党员干部树立大局意识,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并与人民群众密切关联。

  第二,新时期党校开展“四史”教学的策略

  1.紧抓“四史”教学政治性,端正党员干部的历史观

  “四史”可以说是现如今最为宝贵的现实财富与精神财富,从中国共共产党成立至今,优秀的领导人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逐渐将党史教育加入教育系统当中。党校是新时期培养党员干部的主要场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尤为强调“历史”,20_年再次提出“四史”教学,对党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指明了目标以及方向。与一般的历史教学不同的时,“四史”教学涉及的内容更多、蕴含的深意更加丰富。新时代背景下,党校开展“四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紧抓其政治性,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应的政治教育,将端正党团干部的历史观以及政治观视为最核心的教育目标“四史”教学包括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等等内容,这些内容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若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一点点偏离,就极易形成错误的思想,更为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杜撰历史、不尊重历史事实等不良现象,必然会使社会大众的思想发生扭曲。由此可见,加强“四史”教育,新时期党校应当重点强调正确的政治方向,不然的话根本难以还原“四史”,还会作用到党员干部的个人思想,产生负面影响。

  2.紧抓“四史”教学针对性,督促党员干部展开思考

  端正历史观是“四史”教学的首要任务,能够大大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以及情感归属。“四史”教师也是塑造社会协同意识的主要途径,对党校教育教学来说,不仅要传播正确的历史观,还要重视党员干部对国家的认同感,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四史”教学的核心要点之一。分析党员干部的特征,可发现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极其开拓,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但也面临着一定的社会压力,若是存在误导性较强的信息也会使他们产生错误的想法。因此,如今党项应当紧抓“四史”教学的针对性,在具体的教学培训过程可重点围绕当前的社会热点话题,解决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思想困惑,并以综合性传授为主,设置针对性的问题,鼓励党员干部主动提问,在实践活动中去思考、去辨析,不断丰富自我,培养综合素质。

  3.紧抓“四史”教学时代性,增强党员干部使命意识

  作为当代有为青年,党员干部应投身于社会事业当中。新时期党校开展“四史”教学,必须紧抓其时代性,增强党员干部的使命意识,使他们可明确自身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责任与义务,将个人志向与社会发展紧密衔接到一起。首先,教学过程中需坚持“导向”正确,立足于历史根本,学习并借鉴经验,挖掘内在规律,明确战略发展方向;其次,深刻认识历史发展本质,引导党员干部在如今的发展浪潮中站稳脚跟,占据理论制高点,逐渐深化使命意识;再次,党校可组织实践活动,列举历史事件,发挥其时代性的教育教学作用,增强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一流人才。

  4.稳定坚持"四个高",不断完善"四史"教学课程布局

  新形势下,党校还应当坚持“四个高”,完善“四史”课程布局,具体做法如下,第一,立足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将“四史”作为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贯彻党员培训的全过程;第二,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同时加强线下、线上教学,增设“四史”主题单元教学,可录制微党课,将这些课件上传至共享平台,面向社会进行推送,使更多的群众深入地了解“四史”;第三,整合红色资源,打造新型教育基地,建设“四史”培训课程资源库,科学规划教学清单,再次推进“四史”教学高效开展;第四,在“四史”教学过程中,强调党员干部的红色基因,将“四史”与实践工作有机整合,针对性地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坚定信念,实现学习成果转化。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效开展“四史”教育已然成为党校最为主要额一项工作任务,对培养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现阶段党项必须充分把握“四史”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多个方面做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四史”教学真正地融入育人機制当中,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完善自我,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黎潇阳,任小文,王林玲.“四史线”教学法:指向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HPS教育变式[J].生物学教学,20_,43(09):6-8.

  [2]赵卫宾.新疆高校思政课“四史”教育中的文物教学思考[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_,38(01):64-68.

【篇4】四史教育论文3000

  学习“四史”,上好理想信念课,汲取精神之钙。革命理想大于天。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在各种力量的反复较量中应运而生,正是有了理想信念的指引,才一步步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在理想信念的照耀下,工农红军战强敌、闯险关,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绝处逢生,实现重要的战略转移。在理想信念的火炬下,革命战士经过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抵御外侮的最终胜利。马克思主义是始终照耀中国人民推进历史前行的永不熄灭的灯塔。要从科学理论中汲取精神之钙,要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将信仰、信念转化为实践动力,用汗水、泪水甚至是鲜血,实现更大的历史飞跃、彰显科学真理的伟大力量。

  学习“四史”,上好思想解放课,汲取前行之智。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1978年,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大讨论彻底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场大讨论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深入人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场大讨论还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使全党深刻洞察了时代潮流以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也没有公路成网、北斗开通、高坝矗立、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发展奇迹。我们学习“四史”,最重要的就是要学史明智、鉴古知今,把握时代大势,立足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中勇担使命,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学习“四史”,上好责任担当课,汲取奋斗之力。百年间,党领导人民践行初心使命,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也镌刻了中国人民对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美好世界的责任担当。担当是人民的期望,担当是改革的要求,担当也是大国的责任。钱学森同志不惧威逼利诱,坚定不移地回国效力,扛起知识分子应有的学术担当;袁隆平同志躬耕田野、脚踏实地,倾其一生为国为民担当奉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84岁高龄的钟南山挂帅出征,敢医敢言,彰显国士担当。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我们要汲取奋斗之力,主动担当作为,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始终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以敢于担当的政治勇气、善于作为的过硬本领,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处处镌刻着党的拼搏奋斗历程,书写着永无言败的顽强拼搏精神。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做到学史明志、以史鉴今,坚定不移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新征程,不负这个波澜壮阔、大有作为的新时代!

【篇5】四史教育论文3000

  摘要:党史教育具有特殊性,其融合了历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学科的内容与学科思维,主要目的在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把握党史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教育外延而在于教育方式的选择、教育内容的抉择、教育的政治方向。教育方式决定党史教育辐射的范围,教育内容裁决了受教育者的知识视野,教育的政治方向则限定了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路径。只有把握这些基本面,才能更好地掌握党史教育,真正发挥党史教育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党史教育;中国梦;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_)06-0089-03
  20_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其中提出“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意见》将党史教育以政策性文件析出,足见其重要性。向广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是坚定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党史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以历史性的人物为楷模,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动力,将学生的奋斗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党史教育以客观的历史史实阐述历史规律,有助于进一步遏制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思想的渗透,有助于党的合法性塑造,有助于总结历史发展经验,更好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党史教育的实效,需要结合教育实践、结合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深究。
  一、党史教育方式的选择:学科化与大众化
  党史教育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党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开放这一段的历史,明晰党如何对旧中国进行改造,增进学生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化教育,使学生能够认同党的历史,理解党的决策。而党史教育真正要达到这种目的,则面临着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选择:学科化与大众化。
  学科则以专业的视角,以科学的方法研究特定范围内的知识。从逻辑上看,学科将一个具有同质性的知识以复合逻辑的方式进行整合,从而建构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共党史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党史涉及的范围较广,如对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史研究;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的主题史分析;以制度变迁为主轴的政治发展史研究等等,这些清晰的学科研究脉络对于党史的纵深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与此同时,在党史教育中是否以学科史的思维展开对学生的专业化教育,是其教育方式的重要一脉。首先,学科化教育方式的选择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把握党在历史各个阶段的发展主体,能够从根本上把握历史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党史教育的学科化将要求开展党史教育的学校能够设立党史专业,能够有配套的学科课程安排以及师资力量,从专业的学科思维来培养人才,增强学生对党史的深入了解,从而加深对党史理论的研究。学科化的教育方式具备完善的学科建设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能够为未来党史理论研究培育优秀的人才。
  与学科化的教育方式不同,大众化的教育方式意在普及党史知识,力图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实现对党史知识的传播,使学生对党史的了解能够体系化、系统化。大众化的方式不像学科化的教育方式有专业的学科术语,它也不以那些野史秘闻为吸引人的噱头,而是将复杂的历史史实以直白的方式直接阐述历史意义以及历史规律[1]。学科化的教育方式目的在于能够将党史所蕴含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进而帮助学生从党史中了解更多的知识。大众化的教育方式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更多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社会熱点。在大众化的教育方式中,党史教育将以选修课的方式呈现,同时会有不同的讲座。选择大众化教育方式将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扩大党史教育范围的同时也将党史教育的效果最优化。
  党史教育方式的学科化与大众化两种方向是党史教育的基本形态。目前的高校教育基本上综合了这两种方式,中学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也基本上是从大众化这种教育方式出发,虽然易于大众了解、接受与传播,但是在理论层次上还稍显不足,党史知识的传播也容易受到误传,由此形成各类问题。党史的学科化教育能够为大众化培养人才,提供更客观化、科学化的理论依据,然其局限在于培养的力度以及难度都远远超出大众化的教育方式。可以说两种方式各有特点、各有其成效与问题,而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则与党史教育的目的与诉求相关。党史教育方式的选择关系到党史教育未来可期的目的,对于党史的研究与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二、党史教育内容的抉择:政治敏感性与普适性
  谈及党史教育,其教育的内容及范围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话题。党史教育具有特殊性,即党史教育要服务于党,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合法性来源于其历史上的杰出功绩,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党史教育在回顾这些辉煌历程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对党的领导层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犯的各种错误进行审视[2]。党史教育的内容选择哪些?又该如何选择?选择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党史教育的最终效果。从党史教育的普遍性来看,党史教育既要正确且理性看待成绩,同时也要客观对待历史教训,而不是避而不谈。因此,党史教育在内容抉择上要注意政治敏感性与普适性两种类型,巧妙处理复杂的关系。
  政治敏感性内容一般涉及的或是国家机密,或是对领导人功过是非的评论,或是对焦点事件的定性等等。从党的合法性以及党的组织建设等因素考虑,这些问题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界都以缄默的方式表态,以至于各种版本的话语体系从网络上以及人际交往被传播,最终造成党史受教育者对一些普遍性的历史常识兴趣不大,而对这些敏感性党史事实很感兴趣。政治敏感性内容也成为党史教育工作者需要警惕的话题,而受教育者一方又存在巨大的知识需求,知识供给与需求两端存在着不平衡的状态。
  普适性内容更多地倾向于正面功绩的积极性史实。党史教育完全以史实呈现,并没有过多的主观价值评论抑或各种倾向性存在。这种内容是当前教育最为常见的一个方面。党史教育应该以史实为依据,剔除史实之外的价值观以及态度。普适性内容有助于对大众普及党史知识,掌握党在各个阶段中的实践,对党的发展史实清晰化,从史实的相互联系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普适性内容基本上以第三者陈述历史,对历史完全不进行分析,而以史实来串联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动态。政治敏感性与普适性内容与其说是涉及到不同的内容,倒不如说是涉及到不同的价值观以及不同的评判标准。政治敏感性容易造成各种张力,形成社会舆论上的激烈反映,同时也会造成对中国共产党合法性的耗散,严重情况也会给本已制度化的社会造成失序的结果[3]。而普适性内容恰好规避了这种政治风险,完全对内容以及方式进行设限,但正是这种脱离价值的单调历史叙述,没有对历史史实本身深入了解以及探讨,造成党史教育的低效化。党史教育正确地展开需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框架内对普适性内容进行价值探讨,把握政治敏感性的尺度,运用价值边界规范政治敏感性与普适性之间的融合。
  三、党史教育的政治方向:党性与科学性
  党史教育展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政治方向,政治方向决定党史教育能否展开或者是展开的具体思路。对学生对社会群众进行党史教育都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前提。所谓正确即是能够坚持马列主义,能够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能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史教育政治方向的选择是党史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底线,是完成其教育工作重要使命重要任务的保证。对于当代教育工作来说,正确的党史教育政治方向主要是党性与科学性。
  党性是党史教育工作者的政治信念、政治理想、思想之基。在党史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党史的系统化教育,通过历史史实向学生介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以及艰难探索[4]。在对党历史的介绍中应该客观地对待党史中的每一件事情,从历史发展中总结规律与宝贵经验,同时对社会上有关任何丑化党的言论以及倾向进行纠正,使学生能够正确学习党史、了解党史。在党史教育中,坚持从党的发展出发,具备相应的组织观念,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履行相应的政治责任,才能更好地推进对青年学生的党史教育工作。
  科学性是指要在党史教育中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党史教育中得出的相关结论要有史实材料作支撑。在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类信息能够生成并交叉传播,也会导致一些毫无根据的臆断出现,而部分学生会受到这些没有史料支撑的结论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党史教育工作者要针对这些信息以及这些论断及时进行反驳,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逻辑,通过党史史料阐述各类历史结论,科学客观地阐释出党史教育的科学结论,运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来分析党史发展的主题以及历史规律。
  党性与科学性是党史工作者在党史教育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政治方向。在党史教育中,首先要明确的是党史教育的目的以及党史教育服务于党的组织领导,要有鲜明的组织纪律以及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修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将其作为党史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5]。党史教育还需要坚持科学性的方向,科学性是保证党史教育成果的关键,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党史教育能够准确地掌握并分析党史材料,获得有说服力、有影响力的结论。党性与科学性缺一不可,是保证党史教育正确方向的前提。
  四、党史教育的突破性建议:实践性与理论化
  党史教育既区别于普通的历史教育,又迥异于思想政治教育,它融合了两者,但是又有自己的逻辑体系与话语场域。就当前党史教育的展开过程来看,党史教育面临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在党史教育实际展开过程中也存在着党史教育队伍水平不足,党史教育工作者政治责任以及政治立场出现偏差;党史教育工作者党史意识不强;党史教育与实践脱节;党史教育形式化等等各种问题,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党史教育表现出低效化的状况。这又给党史教育提出了一个焦点性话题,即如何突破党史教育的瓶颈。就其他类型教育的情况来看,党史教育在实施中可以综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
  党史教育的理论化则主要是深入挖掘党史材料,综合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来诠释党史材料,分析党史规律,把握党史发展脉络。在党史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党史史料叙述,还要能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进行解读,把当时研究史、海外党史研究等学科前沿理论引入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并使他们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
  与此同时,党史教育如果单纯以理论化一条线路推演,受教育者只能体会到理论上和逻辑上的自洽,而不能够增强对党的历史感悟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由此在党史教育中还需要把握另一条思路,即党史的实践化教学。运用党史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在引导学生参观并深化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党史的主体意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党史的口述史调查,通过主题的确定,分配学生对相关任务进行访问,加深学生从微观个体的视角认知党史。
  黨史教育的理论化与实践化是开展的两个基本性路径,结合两个不同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党史教育,提高学生对党的认同度,提升学生有关党史的专业素养。这两种途径是突破党史教育低效化的关键,只有综合运用这两种方式才能够实现党史教育的预期目的。
  五、结语
  党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以及共产主义信念,通过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来引导学生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党史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工程,涉及到党史教育的基本政治方向、基本内容以及基本方式,综合把握这些关键性因素,才能够明晰党史在教育中的重点以及方向。同时,党史教育方式的选择则主要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挥双向互动的作用,共同推动党史教育高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褚劲风,朱洪春,高锡文.高校党史育人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_(3).
  [2]尚光威.党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探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_(1).
  [3]陈力予.关于高校党史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J].党史研究与教学,20_(1).
  [4]吴静.论加强党校党史教育对于培养“四铁”干部的价值[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_(2).
  [5]唐正芒.高校重开中共党史课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党史研究与教学,20_(5).

【篇6】四史教育论文3000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新中国初期的中国城市里,由于对中共的不断增长的信任,是一片欢欣鼓舞。”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简毕巨?为什么社会主义中国能打破学者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判断?而且还闪耀了新的辉煌,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能够在“四史”学习中找到答案。为更高效地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也要讲求方法,具体来说,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不要就“学”论“学”,要系统谋划。东汉思想家王充指出,“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即了解古代不了解现在是愚昧无知的,了解现在不了解古代和瞎子无二,他提倡的“古今法”在如今依旧值得借鉴。从“四史”内容本身来看,百年党史、七十年新中国史、四十年改革开放史、五百年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并非是四段历史的简单接续,而是各时间段的包含交错,因此不能简单断代,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注意时间上的纵向延伸,厘清发展脉络,把握历史规律,做到“胸有丘壑”。要注意内容上的横向拓展,明晰历史事件和实践逻辑的上密切关联,做到“胸有成竹”。

  不要千人一面,要尊崇差异。“四史”学习教育的推进过程中,规定动作要整齐划一,以体现严肃性、标准性和仪式感。比如对学习贯彻新思想这一工作重点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史》等规定书目的学习,要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对照”,从而加深对初心使命的感悟。但除了共同科目、规定动作,还是要鼓励每类主体、每个单位有自己的特色,用百花齐放的成效让党员群众看到“我们不一样”。比如针对主体的不同,领导干部要示范引领,结合中心组学习、在线学习、讲专题党课等形式开展。党员群众要自觉践行,积极参与主题党日、主题宣讲、知识竞赛等活动。针对单位不同,对于广大村居、“两新”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打造一批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学习载体;对于青少年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青少年进一步树立正确历史观,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不要“坐而论学”,要“起而行之”。古人强调学习和实践的联系,宋代理学家张栻认为“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恩格斯也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透过“四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可以为我们提供哪些科学的方法论遵循?譬如,整体化的历史意识能让我们在现实反思中坚定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心;在具体工作中,克服狭隘的部门利益掣肘,破除本位主义的羁绊。再譬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能让我们在厘清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重大问题时条分缕析,提高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本领。

  “辨方位而正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身处大变革的中国社会,我们既要看得见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也要寻得着一路走来的历史根脉;既要涵养世界眼光“阅尽人间春色”,也要对既有理论、行动逻辑继续坚定和创造。节点易找,轨迹难寻,太阳底下其实没什么新鲜事,熟知历史才能正视当下面向未来,才能不忧不惧举重若轻。

【篇7】四史教育论文3000

   摘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新时代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将“四史”教育有机内嵌于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有利于社区党员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从而为社区提高治理水平提供有益镜鉴。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积极应对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中的困境与挑战,努力探索“四史”教育与思想建设相结合的实践路径,即深入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以拓展教育内容,促进理论和实践教育形式结合以创新教育形式,通过制度变革促进“四史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关键词:“四史”;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社区党组织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_)09—0043—03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1〕这深刻揭示了思想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础,***明确指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2〕,社区党组织是实现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的基础,因此社区党建工作至关重要。新时代条件下,将“四史”教育融入到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对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应对当前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面临的种种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的价值意蕴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我们党进行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四史”教育有机内嵌于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有利于社区党员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从而为社区提高治理水平提供有益镜鉴。

  (一)“四史”教育是基层党员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的基本前提

  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是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而对于党情国情世情的了解,是正确看待历史、现实与未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奋斗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都在践行着马克思主义这一崇高的理想信念,无不彰显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正是在这一理想信念的指导下,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张思德、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中的王进喜、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袁隆平等优秀的历史人物,无不在以自己的切身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因此,“四史”教育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经历和思想给社区基层党员以精神上的教育,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帮助其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信念。

  (二)“四史”教育是基层党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由之路

  四史的历程,无不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具体地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于指导具体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因此学习四史就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尤为注意的是,四史的发展过程不单单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历史,更是将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理论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内容的过程,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学习四史既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也是学习随后各个时代不同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和理论;既是学习思想理论,又是学习实践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性和实践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四史”教育是广大党员真正学懂悟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由之路,而且是作为生动的历史教材。

  (三)“四史”教育是有效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有益镜鉴

  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政权建设、国家治理的过程,包含着党在各个阶段关于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经验总结和历史教训。学习四史,有利于我们深刻把握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正反经验,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探索所取得的伟大经验。社区党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党的机体细胞,激发基层党组织新活力的基本保障。”〔3〕尤为重要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新时代以来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对我们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的深入思考,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基本经验的深刻总结,明确提出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从而有利于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建设中的治理水平,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的展开和发展。

   二、“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的现实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城市社区的党组织建设面临多重困境与挑战,既有“四史”教育长期形成的教育形式相对陈旧的问题,多流于传统说教的形式;也有随着社会转型产生的利益分化导致的多重社会不良思潮的侵袭,如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更有社区党组织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如部分党员理想信念缺失,党组织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总之,新时代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面临多重困境与挑战,需要认真审视和剖析,这是社区党组织解决困境、加强思想建设的前提。

  (一)“四史”教育形式相对陈旧

  我们党历来重视历史教育在思想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成立各级党员干部培训组织建构起了完整的历史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了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历史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形成了过分依靠传统说教形式的情况,四史教育在教授形式上过于单一,多采用讲座、理论灌输等方式,使得四史教育收到的实际效果差强人意,难以深入人心。此外,“对于四史”内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四个组成部分存在内容交叉、历史时期重叠的部分,如何理清内部四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构架四史教育体系,也是目前“四史”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是“四史”教育在内容架构以及教育形式上存在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了“四史”教育在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二)不良社会思潮的不断侵袭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沉渣泛起,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产生了极大危害,尤其是对于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内部的党员造成了认知上的错误引导。第一,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歪曲、丑化、编造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借以否定党的重要历史人物,从而否定党的历史,使得部分党员无法辨明大是大非问题,无法透过历史的迷雾把握历史事件的真相,不能正确评判某一阶段历史和某些历史人物,这是部分基层党员和广大民众思想认知面临认知障碍的重要原因。第二,随着社会转型带来个人利益的张扬,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观念的侵袭,人们对于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我党的优良作风有所忘却,极易陷入对现实物质生活的享乐之中,忽视了精神生活的追求。甚至有的党员将市场交易原则引入对人民服务工作中,以交易原则处理干部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丧失了对于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的践行,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非常不利于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

  (三)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问题

  第一,部分党员理念信念缺失。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但也有一些人宗旨意识淡化,是非观念淡薄,有的在政治性原则性问题上态度暧昧,有的不能洁身自好,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出现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这些人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表明自身对马克思主义信念的不彻底、不坚定。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部分党员没有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致不能正确认识部分历史现象的本质,总是“人云亦云”,不能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被各种社会思潮裹挟带偏。第三,基层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问题。社区党组织作为重要的基层组织,以往过度注重其在带领基层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的作用,忽视了对社会思潮、价值理念的引导,忽视了对于广大基层民众的思想教育,过度重视利益激励作用,从而给自身的思想建设带来了极大危害。

   三、“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的实践路径

  “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是一个帮助社区党员树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基层党员为核心,帮助社区党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根本目标。为此,“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关键在于深入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以拓展教育内容,促进理论和实践教育形式结合以创新教育形式,通过制度变革促进“四史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一)拓展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

  从“四史”教育的内容来看,既要科学理清“四史”教育的架构体系和交叉内容,更要不断拓展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这是因为“四史”作为一种历史教育是在长时间跨度以及广袤的地域背景中展开的,侧重整体性概括性教育,而每个地区的历史资源是不尽相同的,只有充分挖掘当地的各种资源,不断凝练概括当地的红色资源、历史资源等,形成地方特色,例如“红船精神”、“雨花英烈精神”等,就是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不断拓展四史教育内容,建构适合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和宣传形式,才能将“四史”的基本原理灌输入党员的头脑中,真正做到内容和形式、普遍和特殊的有机统一。此外,拓展“四史”教育内容除了深度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同时也要积极应对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对于妄图颠覆党的统治、不利于人们精神健康发展的思想观点要勇于发声,积极应对,在对错误思潮的批判中宣传“四史”的内容、价值理念。

  (二)創新教育形式:理论和实践教育形式结合

  新时代促进“四史”教育与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相融合,需要改变过去流于传统说教的方式,改变过去单一举办讲座、固定课程的模式,关键是要推进理论和实践教育形式二者相结合的形式。第一,推进以比赛促进理论学习的方式。通过举办四史相关的有奖知识竞赛,充分调动各社区党组织学习四史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以奖促学、以赛促教等形式,推进四史知识的传播。第二,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目前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及革命教育基地,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井冈山全国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延安红色教育基地等,都是非常宝贵的四史教育资源,可以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感受各革命基地的氛围,增强教育效果。第三,加强教育实践方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四史教育应当树立的理念,更是应该实现的行动。四史教育不能只是理论的传授,更要鼓励社区党员积极为社区民众服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四史”教育的理念、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四史”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促进“四史”教育与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第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引进一大批熟练掌握“四史”历史理论知识的专业人才,不断加强人才支持,加强四史教育研究,第二,探索基层党组织与高校、党校以及地方文化馆等机构的合作机制,形成一整套地方资源开发、理论培训、现场教学以及实践参与的四史教育制度建设,以制度形成强大的生命力,切实保障“四史”教育的操作性持续性。第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无论是引进人才、机构合作还是实地教学,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有关部门要努力支持社区党组织的基础建设,为各项活动的开展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第四,加强“四史”教育考核机制建设。将“四史”有关知识以及践行“四史”教育理念的行为确立一个科学的评价审核标准,对那些在教学学习中成绩优秀、践行服务人民的优秀党员进行嘉奖,通过树立典型以调动广大党员的动力和积极性,激发社区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为,最终“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4〕

  中宣部组织编写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要求“把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5〕。通过“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巩固共产主义信仰,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_:24.

  〔2〕***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信心和决心,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N〕.人民日报,20_-11-8(01).

  〔3〕张晓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研究述评〔J〕.党史研究与教学,20_,(01):104

  〔4〕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_:18.

  〔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_:256.

【篇8】四史教育论文3000

  近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向各地和有关单位党校(行政学院)发出通知,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党的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切实加强“四史”教学工作。通知指出,把“四史”作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四史”教学,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由此可见,这是要把党史和新时代国情教育摆在教学的突出位置,也是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做全党及社会大范围正能量储备。

  深读党史,滋养初心。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近百年来,我们党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牢牢肩负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战天斗地、改天换地,谱写了气吞山河、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孕育了顶天立地、感天动地的红色传统。在一次又一次的长征中,我们党走过了千山万水,经历了千磨万击,经受了千锤百炼,历经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跨过千沟万壑,但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迎接新挑战的新长征路上,在我们党成立将近百年、执政70个年头的历史节点,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20xx年x月,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郑重发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20xx年xx月,党的十九大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大会主题的关键词,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作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历久弥新的初心。

  加强教学,检视初心。为什么要“千里来寻故地”?就是要从我们党的精神家园汲取负重前行的强大力量,从我们党诞生的地方获取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在20xx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当前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最好时间节点。“干部要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这样,人生奋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20_年x月xx日,正在xx考察调研的他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赣州于都,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宣示新的长征路上要不忘初心,走向胜利。x月x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这是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动员,也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篇9】四史教育论文3000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从成立之初就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治国理政和理论创新的养料。20_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思政课教师与青年学生只有认真学习好“四史”,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坚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必然性。为了帮助广大思政课教师深入理解“四史”,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历史规律,本刊本期组织刊发了系列文章。
  王炳林、刘奎在《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思考》一文中强调,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有利于汲取历史智慧、提升历史思维,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需要。“四史”各有特点,学习每一部历史都有特殊意义,要抓住各自的重点内容来学;“四史”也有共性,可以从整体上学习主流和本质、理论和历史、经验和教训。学习“四史”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持整体性原则、坚持辩证思维,学习方法上注意适龄区分、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等问题。汪青松、佘超在《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发展逻辑》一文中提出,邓小平小康社会的提出
  确立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逻辑起点,并在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飞跃中,分别演绎出“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从全面小康到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两条发展的逻辑主线。这两条发展的逻辑主线分别已经和即将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两大历史问题。许月在《科学认识历史的三维视野》一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客观性、辩证性、人民性三重视野对历史予以科学的认识:历史是一脉相承的历史,历史是曲折发展的历史,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此外,本期还编发了教育部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研制的《疫情防控进思政课教学建议》,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四门思政课提出专题教学建议,藉此指导广大思政课教师用好疫情防控斗争这本最直接、最深刻、最生动的思政课教科书,讲深讲透疫情防控思政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篇10】四史教育论文3000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古人有言:史乃“述往以来者师也,经世之大略”。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党员干部提升思想认识,砥砺前行,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党史是智慧源泉。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中的珍贵经验,他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总结、成长,是我们治党治国宝贵的精神财富,统筹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源泉。

  新中国史是理论支撑。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己任。历史就是行动的参考,中国共产党从建立新中国到逐步建立新中国的基本制度,承载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制定了五年规划纲要;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基本路线;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些都是成功经验的宝贵财富。

  改革开放史是腾飞的翅膀。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一场顺民心的伟大革命,他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开放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日以满足;新时代的小康路上,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指引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建立、建设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导性实践逻辑。以“四史”为鉴,可以融通古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