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健康水平论析

经济论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4-17 16:07:06 热度:0°C

论文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资源;流动;自动稳定器

论文摘要:从 中国 农村土地的流失、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可持续 发展 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的农村社会 经济 发展健康状况处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人力资源发展潜力十分有限的“阴阳两虚”状态。

随着经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有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社会经济发展3大基本资源要素远远不够。(新)制度经济学家研究证明。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4大柱石,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十分重要,土地、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资源只有有了合理的制度才能得以发挥功能。制度是社会经济、 历史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土地、劳动和资本3大最基本的资源要素,更离不开与其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制度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经济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仍然很大,人口压力将继续加大与中国农村可利用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矛盾。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农产品价格、质量的竞争必定更加激烈,而目前的中国农村经济生产投入大、产出小,科技含量低,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徘徊不前,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民增收困难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等诸多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中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农村土地流失严重

2近几年农民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和撂荒现象突出

3农户经营的土地分散和细碎

4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资源相对缺乏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安排禁锢了农村资源的有效流动,它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在经营目标和经营方式上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双层经营体制中的集体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关系是非市场化的,不是靠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关系自愿形成的结合,而是靠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与行政隶属关系强行结合在一起,农民没有退出的权利,限制了土地的流动,土地流转始终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保障;另一方面,集体经济组织难以成为具有明确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现行双层经营体制中的集体经济组织往往与村委会在组织上和功能上相重叠,追求获取经济利益、发展公益事业、安排就业等多重目标,具有明显的“政社合一”的复合性特征。由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这些弊端,导致农民没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没有自我防御能力,在与强势征地主体的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土地等资源流失严重。同时土地流转制度还缺乏创新,致使愿意种地人不能取得种地的规模经济效应,而不愿种地的人则将土地撂荒,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与之相关的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会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正如宏观经济学中的自动稳定器,能够在社会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社会经济紧缩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这使得: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率大打折扣。②土地流转的规模、时间也受到很大的影响,难以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产生规模经济。这也是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两栖”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从2004年外出农民工的性别构成来看,在这些青壮年当中以男性为主,占66.3%,女性占33.7%。这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6小结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资源数量与质量、劳动力资源质量水平和制度资源的有效供给以及农村土地经营的布局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体,他们互相联系,互为补充。从以上分析来看,中国的农村经济一方面土地流失严重,经营土地分散,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劳动力流向城市,而与此相对应的农村却剩下一些老弱幼妇从事农业,这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正常能量水平不断耗损。可见,目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处于“阴阳”两虚状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