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景区旅游论文范文(优选7篇)

其他论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5-14 10:09:47 热度:0°C

山地景区旅游论文范文 第一篇

海螺沟景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大雪山脉的中南段,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康定、九龙和雅安地区的石棉4县交界区,海拔高度从500米-7420米,区域海拔起伏较大.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9°20?~30°20?和东经101°30?~102°15?之间,幅员面积平方公里.景区距省会成都仅296公里,距州府康定情歌城36公里,距红色名城泸定县城50公里.

行政区划上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康定、九龙和雅安市的石棉4县交接区.幅员面积904平方公里.1986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贡嘎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8月,_批准贡嘎山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此后,1993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海螺沟国家森林公园;1998年_批准建立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_年国家_批准海螺沟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同年,国家旅游局批准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为AAA 旅游区.

山地景区旅游论文范文 第二篇

首先,贵州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熔岩和山川河流构成做到天独厚的景观资源,例如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的织金县打鸡洞为国家风景名胜区,以“大、奇、全”为特点.到目前为止,贵州境内溶洞旅游开发比较成熟、成功,这对于山地旅游的拓展开发有着积极的促进推动作用.其次,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山川秀美、景色迷人,比如有黔南州的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峡谷、万峰林,天下奇观“峰”也位于贞丰县,系世界唯一.

(二)贵州省18种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了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为山地旅游开发注入多元的人文特征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诠释着贵州山地民族原生态风情,作为山地旅游资源民族风情代表,这里也是苗族文化艺术的博物馆,银饰蜡染展现出独特的苗族文化.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侗族大歌是贵州侗族山地的独有音乐,多声部原生态合唱,唱出贵州山地的空灵优美,呈现出山地旅游中难做到的音乐元素.

(三)多彩的贵州拥有无数的山地,拥有爽爽的气候,为山地旅游开發提供天然的条件

贵州平均海拔在1 100 m左右,全省地貌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比如地处六盘水水城县的梅花山、铜仁市江口县的梵净山、黔东南州雷山县的雷公山和黔东南州施秉县的云台山等等,每一座山都拥有不同的山地特色风景和旅游开发潜力,如梅花山以赏梅为主题;梵净山陡峭秀美,有蘑菇石奇观和金顶风光等,山地开发主题丰富.同时,贵州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而夏季清凉舒爽,没有极端恶劣的气候,其山地旅游开发做到益于良好的气候条件支撑.

山地景区旅游论文范文 第三篇

1.可持续开发原则

因地制宜,尊重自然是坚持原则的关键,包括尊重当地民族人文的风俗习惯等,对山区自然环境包括河流、森林、奇石等不能随意改道、砍伐、搬运,尊重自然存在,对景区的少数民族居民要实行合理搬迁,尽量不要破坏影响原生态的生活背景和风俗文化.

2.保护和发展开发的原则

开发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因此开发设计必须是百年甚至千年大计,开发应该从山地的开始,比如山地以外的县城的打造,城市的交通、住宿、餐饮均要跟做到上景区的开发,不能单纯开发山地,必须对配套以及服务进行优先考虑,从而实现保护和发展并进.

3.山地开发要有重点突出的原则

山地资源丰富多样,开发不可千篇一律,要因时因地因人以及各种因素进行重点开发,在开发山地旅游的理念中要包含品牌意识,山地开发旅游要考虑山地旅游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不能够一刀切,必须将自然和投资有效地结合,不可盲目开发.

山地景区旅游论文范文 第四篇

1.不容忽视的文化资源依托

山地是风景风光,但是承载这些秀美景色的是丰富深远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和风俗习惯,在开发设计的框架构建中不可忽视的是山地周边的县城和村寨.既要开发发展,也要尽量保留特有的民族风情,引导当地人民在享受山地旅游开发带来的发展和利益的同时,尽量保持淳朴的原滋原味的生活习俗,展现自身的生活和艺术文化的各种技艺,克服山地旅游的单一性.

2.必须强调的旅游服务设施设备的合理科学的设计

山地旅游的开发要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在设计开发的时候必须考虑服务设施的建设,比如洗手间、餐饮酒店的污染排污问题等,而且必须把这些作为开发旅游前的建设目标.只有设施完善可靠,山地旅游才有环保的保证,不能让美丽的山地变成垃圾场和公共洗手间.

3.山地旅游开发设计的辅助条件

山地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关于贵州山地旅游开发为适合山地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山地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山地景区旅游论文范文 第五篇

靠水靠矿也不是甘孜发展的长久之计.1998年天然林停采后,“木头”财政丧失,甘孜经济开始向水电、矿产开发转型.全州规划电站642座、已建223座,建成九龙里伍铜矿、白玉呷村银多金属矿等大型矿产企业.然而,在新常态下,国家采取去产能、去库存等措施,用电需求减少,矿产论文范文下跌,导致20_年甘孜州水电企业减产面达75%,矿产企业减产面达89%.

新形势下,甘孜要实现20_年和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长征”目标,就必须再闯出一条新路.

寻路:既要保护生态,又要促进发展

怎样的路才是适合甘孜发展的路?这就要从甘孜的区位和特征说起.“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高原东南缘,位于四川省西部,川、滇、藏、青四省区交界处,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专区级自治州,同时,也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土生土长的甘孜人,家乡的所有特征都早已印刻在了益西达瓦的心中,在围绕“甘孜山地旅游 东方户外天堂”主题进行的主旨演讲中,他向来到以低海拔现代冰川著称于世的海螺沟的“客人们”介绍到,从总体上看,甘孜州有五大特征,一是横断山脉核心区;二是人类活动敏感区;三是重点生态保护区;四是旅游资源富集区;五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在不断深化州情认识、在谋求甘孜发展的进程中,州委、州政府把全域旅游确立为全州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甘孜山地旅游 东方户外天堂’,并希望由此为山区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子.”益西达瓦称,这条路不仅“必要”,而且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性”.

把全域旅游确立为甘孜州的主导产业,不仅是几代人探索的结果,同时也是基于生态文明的要求和环境保护的考虑.“当前,环境和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难题,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对山区,特别是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更加关注.这些都给甘孜发展道路的选择带来了更为严格的约束.”益西达瓦进一步分析道,“在严格的生态约束下,过去那些乱砍滥伐、大开大挖的发展方式宣告终结,甘孜必须找到一条既保护生态、又促进发展的新路.”

探路:走出一条山地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条新路在哪里?益西达瓦告诉大家,综合考虑生态文明的要求、同步小康的目标和州内资源实际,甘孜州委、州政府决定把旅游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讲到这里的时候,蓝色背景的PPT上展示出三幅精彩的照片,其中的两幅“绿意浓浓”,另一幅则展示的是游客们灿烂的笑,照片右侧,代表着甘孜州主政者“心声”与坚定决心的一段话格外醒目:制造绿色消费,创造绿色业态,促进绿色发展,用山地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一条山地可持续发展道路.

此时,坐在会场认真倾听州长演讲的《小康》记者一下子想起了这样两个场景.时间首先被拉回到20_年3月,论文范文范文上,益西达瓦在审议报告时一发言就吸引了全场所有人的注意,“我来自一个没有雾霾的地方.”其实,在他准备的发言稿上原本并没有这句话,但是听前面的代表一直在说雾霾,他感觉到好的环境很可贵,于是就这样介绍自己了.今年3月8日上午的四川代表团开放日,这位州长显然是“有备而来”——“各位代表和记者,来自没有雾霾的地方,甘孜州的益西达瓦又来了!”——这样的发言“开场白”再一次吸引了参会者的关注.

这是益西达瓦第4年来京参加论文范文范文.除了问候,益西达瓦还带来了甘孜州实现绿色发展的好消息:四年来,甘孜州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年达1076万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长年达107亿元.“我们正努力把甘孜建设成绿色消费的大卖场,创造绿色消费、制造绿色业态、实现绿色增长.”益西达瓦说.

行路:能脱贫、能致富、不反弹

走出了一条山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甘孜,也很快就尝到了发展旅游带来的甜头.随着稻城亚丁景区的开发,省定贫困县稻城去年的县级财政收入突破了一个亿,城乡居民年均收入达到了万元.“全州干部群众发展旅游的愿望十分地迫切.”益西达瓦称.

其实,从20_年开始,甘孜州委、州政府就把旅游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据益西达瓦介绍,20_年11月22日,在甘孜州第十次党代会上,甘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全域旅游”,并把全域旅游定义为全域资源、全面规划、全境打造、全民参与;20_年,全域旅游发展意见和方案出台,甘孜按“三圈两轴”布局启动全域旅游,明确全域旅游必须把生态挺在前面,坚守规划、人口、土地、建设、生态“五条红线”,管住宅基地、自留地、未建设用地“三块土地”,克服中断传承、割断文脉,破坏生态、牟取暴利,相互杀价、恶性竞争“三种倾向”;20_年,在南路以备战“稻城机场顺利通航、亚丁景区精彩亮相”为抓手,引领了甘孜州南部旅游,在北路以成立康巴文化研究院、打造“一园三区”产业带为抓手,开启了甘孜州北部旅游;20_年,确立“以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着力实施文旅、农旅、城旅、体旅“四个融合”;20_年,启动海螺沟创“5A”、泸定桥、木格措、甲居藏寨创“4A”等系列创“A”活动,用创“A”标准引领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并分批到阿尔卑斯地区考察,将甘孜旅游精准定位为“全域山地旅游”.

今年2月6日,国家旅游局发布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甘孜州被全部纳入了创建范围.在益西达瓦看来,这是甘孜州在推进全域旅游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甘孜多年来为之奋斗、梦寐以求的喜事,也是甘孜发展底部突围、转型升级的希望所在.

当下,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正好与新一轮扶贫攻坚的时空叠加,甘孜州当然不会错失良机.今年4月初,作为17个专项扶贫方案之一的甘孜州《20_年旅游产业扶贫专项方案》(以下简称为“专项方案”)出炉.

在旅游规划的引导下,“专项方案”确定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产业扶贫、旅游环境优化等七个方面推进旅游扶贫,但在甘孜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肖锋看来,“专项方案”虽然明确了交通运输部门、农业畜牧部门、林业部门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责任,但究竟该如何抓旅游扶贫,“专项方案”却不那么精准.

旅游扶贫不能没有抓手.4月下旬,甘孜州委、州政府组织职能部门到各县市进行调研.

在常年游客甚多的丹巴县梭坡乡宋达村,参加调研的一行人了解到,以前宋达村修建的观景台等公共设施因无人管理,很快就会毁坏,今年,县上相关部门在重新修建观景台、停车场、旅游厕所和综合服务点后,把这些公共设施全部移交给村上,作为村集体资产,由村上管理、经营和受益.现在,这些设施由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轮流值班经营,在保证了设施不被破坏的同时,贫困户还有了收入.

像宋达村这样结合扶贫、创新旅游公共设施管理的做法,让参与调研的肖锋等人“眼前一亮”.益西达瓦要求参加调研的一行人好好总结形成材料,而后,他又晚上加班亲自修改,最后形成了《甘孜州采取九大措施促进旅游扶贫落地》.

“用基础建设保障脱贫,用景区建设促进脱贫,用旅游商品带动脱贫,用专合组织引领脱贫,用乡村旅游加快脱贫,用人才培养支撑脱贫,用对口支援助推脱贫,用智慧旅游提升脱贫,用优惠政策支持脱贫.”在7月13日出席甘孜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益西达瓦向大家介绍了这九大旅游扶贫方式.

未来,甘孜州已明确了打造“甘孜山地旅游 东方户外天堂”的发展定位,即大力发展崇尚自然的旅游、户外运动的旅游、民族文化的旅游、绿色生态的旅游.目标路径也清晰可见:三年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五年打响“甘孜山地旅游 东方户外天堂”品牌,十年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

对于选择走山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归宿”,益西达瓦指出,是“富民”.他要求,不仅要建立共享机制,处理好游客、开发企业、原著民和政府四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游客很满意、群众得收益、企业能发展、政府有税收的共享发展局面;还要促进旅游扶贫,大力推广基础保障型、景区带动型、产品开发型、专合组织型、乡村旅游型、人才支撑型、对口支援型、智慧推动型、政策扶持型九大旅游扶贫方式,确保能脱贫、能致富、不反弹.

“发展山地旅游目的就是要改善民生民计,繁荣民族文化,巩固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安宁,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习惯,养成好风气,最终实现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可持续的目标.”对于甘孜州寻求发展“新路子”的奥妙所在,益西达瓦一语道破.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甘孜旅游论文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甘孜旅游攻略引用文献:

山地景区旅游论文范文 第六篇

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未知领域探索的不断深入,人类的风险意识也伴随着环境对人类自身安全所造成的影响而不断加强.因此人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防范和控制.在安居方面通过邻水而建、居高而建等方法来提高居住环境从而降低环境对人们自身安全的影响,通过对太阳的方位、树木年轮等自然现象来辨别方位,从而降低方向迷失而产生的风险,在经济社会中人们会通过团队组建的方式从而降低个人的经济损失.

我国研究学者于70年代对山地旅游进行研究,旅游安全分科分布主要在旅游、安全科学和灾害防治、公路和水路运输、宏观经济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交通运输经济、、环境科学和资源利用、建筑科学和工程中,其中在文献研究过程,相关词语主要体现在对策、旅游、安全、生态安全和旅游业,其中对策的有126篇、旅游111篇、安全65篇、生态安全63篇、旅游业55篇.其中对山地旅游的资源,研究方向主要是对资源的调查.在对山地旅游资源研究的基础上,山地是一个传统的旅游目的地,登山旅游在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研究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一些地理学家和生态学家从个人研究领域开始向旅游领域进行延伸,著名的山地旅游资源的一部分进行了研究.

山地景区旅游论文范文 第七篇

沙坡头旅游区位于中卫县城西20千米处,北接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南抵香山,东邻中卫经济开发区,西达黄河黑山峡。包兰铁路、石营公路横跨东西,区域辽阔、景观优美,交通便利。

沙坡头古时称沙陀,元代称沙山,清乾隆年间因在黄河北岸形成了一个宽约20_多米,高约200多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头,讹音为沙坡头。沙坡倾斜60度,高大的沙山悬若飞瀑,游人滑沙如从天降。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人在沙坡顶上顺坡下滑,沙坡内便发出“嗡、嗡”的轰鸣声,犹如金钟长鸣,悠扬宏亮,故称“沙坡鸣钟”,是中国三大响沙之一。沙坡底下,有三眼清泉,经年累月,源源不断,汇入东南沙坡下的果园内,被当地人称为“泪泉”,民间还流传着泪泉的传说。这片园林古时称“蕃王园”,同林东边有“桂王陵”,桂王陵碑文依稀可辨,大概为明代遗址,如今叫“童家园子”,因曾经为童姓人家居住而得名。园林面积不大,但避风向阳,林木茂盛,溪流潺潺,鸟语花香,被游人誉为“沙海绿洲”。绿洲南临黄河,奔腾的黄河自黑山峡至沙坡头,一路穿峡越谷,九弯八折,在沙坡头形成“几”字形大弯,南岸形成“u”形半岛,似天工巧陈,缔造出了沙坡头胜景。

旅游区黄河南岸的“u”形半岛上,由北至南分布着湿地、梯田、荒漠、低山,远远望去阡陌纵横,景观层次分明;黄河人家淳朴、宁静、鸡犬相闻,是现代都市人放飞心身的绝好去处;半岛西南有“双狮山”雄踞河畔;再往南,绵延不断的香山山脉(贺兰山余脉)似一道屏障呵护着母亲河,呵护着沙坡头。

在“沙坡鸣钟”北部,世界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穿越沙海,畅通无阻,形成人间奇观,这里有为防风固沙保护铁路而建立的“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堪称世界一流的治沙工程麦草方格沙障,在铁路两侧形成绵延几十千米的绿色屏障,被称为:“沙岭笼翠”,是中卫八景之一。

沙坡头集大漠、黄河、绿洲、高山于一处,悠久的黄河文化和自然地域的过渡性、多样性,使北国的雄浑与江南的秀美和谐地交织于这里。据考证,沙坡头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绝唱的地方。沙坡头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治沙成果于一体,被世人称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世界沙都”。为此,1994年沙坡头被列为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单位”称号,20_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大漠风光旅游区,位于包兰铁路北侧,包括铁路以北享誉世界的“五带一体”治沙工程以及广漠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这是沙坡头旅游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这里可以参观沙生植物园;观看治沙成果展;骑骆驼游览原始沙漠风光;腾格里沙漠野营生存游戏;自驾车沙海冲浪;卡丁车运动;进行沙浴、沙疗;举行沙滩排球、足球、爬沙坡耐力赛、沙海探宝、观日出日落、观星赏月、玩太空球、赛马、赛驼等活动。旅游区内配置沙漠帐蓬、蒙古包、民族餐馆、沙地篝火狂欢中心、洗浴中心、绿色休闲中心等接待服务设施,有独具韵味的蒙族风情接待仪式等。拟建设大漠黄河观景台,游客至此,可登高远望奔流的黄河、无际的沙漠、苍凉的长城,感受雄浑旷远、洪荒古朴的文化。

羊皮筏子是黄河上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俗称“排子”。因它由若干个(一般是13个)充气的羊皮气囊(当地人称“浑脱”)分三排捆扎在纵横交织的木杆上制成。皮筏可大可小,大筏用数十个羊皮气囊,也有由几个、十几个小筏联成的。羊皮筏不仅制作简单,操作灵活,搬运轻便,而且吃水线仅十几厘米,不怕搁浅,随时可以靠岸。它最大的优点是不怕触礁碰撞,安全性能极好。旅游用的羊皮筏,不仅充分利用了民间皮筏的所有优点,而且根据需要,专门制作了4米见方的大筏,更稳更平,也便于游客在上面活动。

黄河从黑山峡至沙坡头60多千米流程中,两岸山峰峭立,险滩幽谷,比比皆是,尤其在沙坡头段,先民们利用黄河水资源,开流挖渠,引水浇田,创造了在河心筑堤分水,自流灌溉的奇迹沙坡头黄河“都江堰”。为纪念先民的聪慧与伟大而建造的“白马拉缰”雕塑迎风破浪,巍然耸立,似向游人诉说着古老的黄河故事,是黄河漂流线上的一大亮点。这里的风景更加靓丽,这里的环境更加纯净,世界沙都,风景如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年的水车,岁月的年轮!古老的渡口,感受漂流的那份惬意!沙尽头,美丽的绿洲!王维的诗写尽了这里的天寥地远!黄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曾经多少个夜晚,梦回故园!渺远的沙海,叮当的驼铃,这似乎是从丝绸古道走过的驼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