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作文500字(7篇)

500字作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6-22 22:05:54 热度:0°C

记叙文作文500字一

我在书房里安安静静地做作业。夕阳落下的光洒在书本上,显得无限美好。书房十分宁静,只有钟“嗒嗒”的声音。

突然,响起“噗——”的一声,我连忙站起,看了看四周,并没有动静。正当我十分疑惑时,一个小小的'蓝色的东西跳到我的书上,我连忙跑过去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心里犹如晴天霹雳。

我那小小的红绿灯鱼不小心跳出水面,落在地上。它艰难地呼吸着,在书上用尽全力跳来跳去,想回归水的怀抱,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可它依然挣扎着,每一次的跳跃和落下,都是重重落在书上的,它的身子肯定很疼痛,可它还是一直跳。它瞪大眼睛,时不时挥动一下鳍,它好想在说:“快把我放回水里去!”

我立即向用手抓住它,可小鱼身子十分光滑,而且还小小的,每次都从我手上溜走,我一次次的尝试,可死神却死死抓住它。它也一直挣扎,想逃脱死神的手中。终于,他筋疲力竭,只能微微跳动……“啪!”虽然我和小鱼一起努力逃脱死神的魔爪,可很不幸,它还是走了,它重重地落在地上。

泪水在我眼眶中打着转儿。我一直忍住悲伤,可还是流下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落在书上。“滴答,滴答……”眼泪好像在诉说着不幸。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记叙文作文500字二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了富翁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我很赞赏第三个家庭的做法,处事大方,不卑不亢,丝毫没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绝中告诉富翁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也启示了我们:在做慈善的过程中要维护受赠者的尊严。

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战中,英国国王霍华德巡视被轰炸后的伦敦贫民区,在一栋破烂的大楼门前,他脱下帽子,向主人询问:我可以进来吗?询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让人心生敬佩。

又如,美国公立学校在大雪时一般都会停课,但有间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在大雪时依然上课。当家长向学校投诉时,校方的回答是:学校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学校停课时,他们就不能有免费午餐,就得忍饥挨饿。家长又问是否能只让穷孩子来上课呢?对此校方解释道: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是在被施舍。

不要让受帮助的人觉得是被施舍,这或许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标了吧!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了受赠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就像是一阵凉爽的春风,既抚慰了受赠者,又不至于吹乱他们的心绪。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少见一些“暴力”慈善,他们行慈善之实,却又在捐赠漠视受赠者的尊严。如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我们不否定他确实帮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做对吗?有一张照片,陈光标与受赠者们举起手中的钱,陈光标笑容满面,但我却看不到几个受赠者开怀的笑脸。他们是被帮助了吗?还是他们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

在当今时代,“微公益”、“志愿活动”层出不穷,似乎是一个全民慈善的时代。但是,当我们准备做慈善时,千万提醒自己:不要伤害了受赠者脆弱的尊严。

我们在帮他人,同时也是在帮自己。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态,请小心呵护受赠者的尊严吧!

记叙文作文500字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德三春晖。”小时侯我背这首诗时,妈妈的脸上总会露出阳光般的笑容。“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每当我唱这首歌时总会想起那无微不至关爱我的人——母亲。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因为学校周一要求统一穿校服,我那套校服早就成了一个“大花脸”没办法,只好洗了一遍。可是老天爷好像好在和我做对似的,下了整整一天,到晚饭过后,还是湿漉漉的,这下可把我给急坏了,像热锅里的蚂蚁似的。妈妈却满不在乎地说:“没事儿,你先去睡吧!明天你的校服都干了,快点,去睡。”

半夜里,我起床去上厕所时,发现厨房里面好像有一个人,走进一看是妈妈!正在为我烤校服。顿时,我的鼻子里好似有五味瓶被打翻了似的。妈妈回头时看见了我,关切地说:“快进屋去,小心别着凉了!”一瞬间,我看见妈妈额头上的几根银丝,映着火光,像几根银针似的刺疼了我的心,我的眼泪像瀑布一样直泻而下。

早晨起来,放在我床头的是一套洁白的校服。用手一摸,好像还是热乎乎的,我顿时意识到了:妈妈几乎一夜没有睡觉。这时,妈妈看见我起来了,就把我最喜欢吃的菜端上来了。妈妈的眼角有一种无法掩饰的疲惫,刹那间,我的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的、甜的、咸的、苦的、辣的都涌了上来。

吃过早饭,妈妈照样跟平常一样送我出家门。我恳求道:“回去吧!”妈妈嘴里说行,但脚还是没停住。出了门刚走几步,一回头,看见妈妈正靠着墙,无力挥手。顿时,一种非水似水的东西流到了我的嘴巴里,苦苦的。

这一次我重新读《游子吟》时,更能体会得到阳光般灿烂的母爱。母亲对儿女的爱护,呵护是无微不至的,这首诗的.作者选取了一个看似平常而饱含深情的临行缝衣的场景,不仅写出了慈母为将要出远门的儿子细针密线缝制衣服,而且写出了母亲的内心世界。她之所以细针密线,缝得那么结实,是母亲担心儿子很难回来。面对伟大的母亲。诗人用反问句设问:“谁说小草的一点绿意,能报答整个春天的光辉吗?”是啊,如寸草之心的儿女,无论如何也难以报答像春天阳光,那广博而温暖的母爱。

有人说母爱是伟大的;有人说母爱是无私的;还有人说母爱是无微不至的;可我认为母爱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爱。是啊,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无私,是我们每一个人用肉眼都可以看到的,但用语言却表达不清,表达不尽的。

啊!母爱是那么重,是那么深,母爱就像条河流源远流长……

如今,妈妈已离我而去了,但那份温暖将伴随我终身。妈妈,你在天堂还好吗?女儿时刻在想念你……

记叙文作文500字四

冬日的寒风吹打一张张无精打采的脸,充满疲惫。每天都要早早的来到学校,学习,忙碌,困苦,“唉!生活啊,竟是无奈的,苦涩的,来点糖吧。”我感叹道。

我只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初三学生,在我看来,每一天过的都是上学,写作业,放学。“三部曲”细数一天的课程,99。9%的主课使生活都充满了学习,乏味,没有一点乐趣,又仿佛告诉我们只能学习。我想:这就是初三面对于中考紧张的.压迫感吧。

我不喜欢,这种感觉。像是明天就要中考,我却还什么都没有学,停留起点。每天都在抱怨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作业:题型相似的数学但我还是不会,一篇篇的英语课文要背,语文的文言文要黙…想想真的是苦涩,何来乐趣?

给生活加点糖吧,让甜味化解你的无奈,疲惫,苦涩。使每一天都充满活力,帮学习消除烦恼,让生活充满乐趣。

——我相信,我的初中生活也会因此而多姿多彩!

记叙文作文500字五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话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父母也从小这样教育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条小道扔小石头。虽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见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并教育我道:“怎么能这样子呢?”“怎么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气,但又委屈地说。“你这样可能会让骑车的人摔倒,这等于是在陷害别人!”爸爸激动地说着,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我好像意识到了错误,爸爸的口气缓和下来了,继续说:“儿子,你应该还记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骑车摔倒比那样还痛!”我下意识地捂了捂左手,那道伤,令我难忘。这时,爸爸变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捡起来吧。”“好!”

一个教训,让我知道,我应该小心地做每一个细节,我生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伤害到他人。

当人,做人还要守时,虽然妈妈没有给我讲这个道理,但却总是用行动告诉我这个道理。每次,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时,妈妈总是要提早几分钟到达家。她说,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等我们。有一次,我还戏谑道“宁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

父母的一些举动,总能影响孩子。优秀的.品质,就是从中培养起来的。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它让我从中养成了许多好品质,这样的家风,值得传扬!

记叙文作文500字六

遥自在的暑假生活过去了,在这个金色的九月中我迎来了我的初中生活。

走入中学,杨树扭动着身躯在和我打招呼。

进入教室,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在座位上坐下,脸滚烫的很,我听到我的心在“怦怦”直跳。看到老师好同学们的微笑时,稍稍放松了一些。上课时,老师提出特别简单的问题,我都不敢举手发言,我只在想赶快下课放学吧!终于下课铃响了,我沉重的心落了下来。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初中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我是不能落下的,那些新环境的困难像一扇门,需要我们走进去,去适应,去学习。

第二天,我来到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畅游知识的海洋,与老师同学们学习一个个新知识,探索一个个新疑点,解决一个个新问题。一周后,我原本活泼开朗的性格又回来了。

新一段的生活已经翻开了首页,让我们拿起笔描绘自己新学期的篇章吧!

记叙文作文500字七

“叮咚”,门铃一声响,走过去打开门,是一位乡下的朋友,提着满满一袋子油炸的糖花进来(糖花是本地一种风味面食,馍的一种),放在桌子上。

“嫂子,快过年了,家里做的年馍。给你们送点过来尝尝。”招呼朋友坐下,泡茶,寒暄,那一袋子金灿灿的糖花散发出浓郁的清油香,馋嘴的儿子跑过来,抓起一个就吃,边吃还边矫情:“叔叔,你家的糖花比妈妈买的还好吃,又香又甜。”那个小馋样,惹得我们呵呵笑。

“嫂子,我走了,媳妇和孩子在街上等着呢。我们去商场买衣服,明天家里还要杀年猪,要过年了,忙。”朋友喝口水就要走。我送他到街口,看他们走车走了,刚要转身,耳边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还夹杂着一颗颗礼花弹,原来是一家“浏阳花炮专卖店”开业了。这种临时的鞭炮销售处,一般在春节前半月左右开业,年后就停了。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烟花爆竹,才感觉到空气中真的飘着一丝丝年的味道。

住到了这高楼林立的城市,总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大街上车水马龙,市场里人声鼎沸,可回到家里把防盗门一关,似乎就与世隔绝了。同住在一栋楼上的邻居,几年都不说一句话,见面互相目光矜持地笑笑,彬彬有礼地问候,一转身,都是陌生人,完全没有乡下时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热情味。

城市里的节日气氛,首先从市场上体现。一进入腊月,商场打着促销的牌子,广告铺天盖地,各种春节用品纷纷上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辛苦工作一年,大家的荷包也丰满,该好好消费一番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可尽往家里搬,用老人们的话说,穷一年也不能穷了一节,何况现在的社会,人们生活都富裕了,更要好好过个年。

可不知怎的,总觉得现在生活条件虽然好了,吃的穿的都不愁,可快乐的感觉却越来越少。天天吃肉,肉不香了;满柜子的衣服,挑来捡去不知道穿什么好;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可视觉疲劳,看啥节目也没兴趣。网络里倒是热热闹闹,人人回家抱着电脑手机嘻嘻哈哈,跟家人倒没共同语言了。我们小时候多快乐啊,一进入腊月,我们就掰着手指头一天天算,巴望着早一点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吃的,男孩子惦记着放鞭炮,女娃娃盼望着新卦褂褂,连老爷爷,都等着过年买顶新帽子戴呢。

那时候的农村生活条件差,平时难得吃点荤腥,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连着吃几天肉饭,也只有过年时,妈妈才给每个孩子扯几尺布,缝上一件新衣赏。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吧,那时候我们的心,总是很容易就能满足。现在的孩子顿顿吃肉,却一个个都仿佛得了厌食症,吃饭挑挑拣拣,这也不吃,那也不爱,我们的妈妈们曾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愁,我们面对着美味佳肴,却为“众口难调”为难,什么时候的妈妈,似乎都不好当。

到了八十年代末,农村条件就好了,大多数人家都能杀上一口猪过年。喂了一年的大肥猪,刚进入腊月就早早杀了,一直吃到来年二月里。孩子们不馋肉了,大人们也吃过瘾了,在开春种地干活都浑身全是劲。

农村里过年最隆重的,应该要数做年馍了。妈妈们精心和制一盆一盆的发面,蒸花卷,烧糖饼,炸糖花,做上好几天,两个大大的竹笸篮里装的满满的,堆成两座小山。做的年馍除了自己家吃,还要给亲戚朋友们送。听老人们说,正月里有讲究,不能做馍,所以要在腊

月里一次做足了,吃到二月份。幸亏那时候的冬天冷,虽然没有冰箱,做的馍也不长毛不发霉。农村里有句俗话,看谁家的媳妇手儿巧,尝尝他家的年馍就知道了。

“过了腊月二十三,过年还有整七天。”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去天上见玉皇大帝,要做上一些“灶干粮”,就是用平底锅烙的小花卷,供在厨房里灶王爷像前,让他老人家带去当路上的干粮。在这一天祭灶的时候,还要杀一只大公鸡,是灶王爷骑的大马,烧上一张买来的灶符,上面填上家主人的姓名,家里人口,让灶王爷带去给玉帝汇报去。农村里有讲究,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之前一定要赶回家,免得灶王爷汇报时遗漏了,来年会有灾难。这个传统带着一些迷信的色彩,可在我们家乡,至今都保持着这个习俗,所以腊月二十三也叫“过小年”。

我们最盼望的,是大年三十。这天要早早起来,太阳一出就开始贴对联。那时候的对联大多是买两张大红纸,请村上会写字的人来写,村里也就一两个老师才能写几个像模像样的毛笔字,一些人家干脆让念书的孩子自己写,我们小时候上学有专门的毛笔书法课,学生们基本会写毛笔字。我们家的对联,都是我自己编自己写,有时候还给邻居家也写,虽说写的不怎么好看,但农村里识字的人也不多,我能糊弄出来,爸爸妈妈看着都得意着呢。贴完对联,要放上一大串鞭炮,从鞭炮声一响起,这过年的序幕,就算正式拉开了。

妈妈们今天可要忙了,把各种蔬菜早早备好,放上大片的肥肉,白菜豆腐粉条,做上满满一锅香喷喷的烩菜,一家人围着火炉热热腾腾地吃上两大碗,其乐融融。等妈妈把碗筷收拾了,才会小心翼翼地从一个红木头箱子里把我们的新衣服新鞋子拿出来,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这才是最开心的时刻,等上一年,只有过年时才能浑身上下一身新,村里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第一件事就是互相炫耀身上的新衣服。

年夜饭吃的是饺子,四五点钟就要吃,吃完了给先人们上坟,说是去请先人们回家过年,过了正月初五再送出去。这种仪式只有家里的老人才会,我们只是跟着去烧纸磕头,顺便也去显摆自己的新衣服。

除夕晚上要守岁,妈妈说那叫“熬福”,谁熬的长,谁来年就有福气。我们眼巴巴等着的,是爸爸妈妈给的压岁钱。爸爸最多给十块,妈妈给五块,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我们都舍不得乱花,留着上学时买文具买书了。

那时候的农村人家大多都有了电视,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我们坐在热炕上,吃着糖果,磕着自家种的瓜子,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没电视的人家大人小孩都到邻居家来看。妈妈熬一壶枣茶,给每个人都倒上一杯,一屋子的人“吧唧吧唧”,一直要看到十二点。十二点的钟声敲过,全村子都响起鞭炮声,这时候也有个仪式,叫“接老爷”,据说接的还是腊月二十三日送去天上的灶王爷。

大年初一日早上,天不亮就要吃“黄钱饺子”,三十日下午妈妈一次就把饺子包好了,在几个饺子里放上几枚硬币,谁吃到谁就是最有福气的人。这些民间传统的习俗其实都很有含义的,在我们家乡也一直沿袭着,只是我们现在离开家乡太久,在城市里就不这样过了。

初二开始,就要拜亲访友,第一个要去的人家,一定是舅家,舅舅是外甥的主心骨,大着呢。新婚的小伙,必须先拜老丈人去,初二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走亲戚,来的来,去的去,炒几盘好菜,喝几杯小酒,小小的农家院里,处处都是欢声笑语。走亲戚的活动,一直要持续六七天,每一家亲戚都走完,这是礼节,也是亲朋好友传递情谊的纽带。

初五一过,村里开始闹社火。农村里的社火比城里老头老太太们组成的秧歌队热闹红火多了。小伙子们背腰鼓,姑娘媳妇敲铜锣,还有胆大的年轻人踩着一米多高的高跷。所有

的社火队成员都穿着花花绿绿的.戏装,勾着脸谱,扮演的也是戏曲里的人物,白蛇传啦,西游记啦,三堂会审啦,表演者演绎的活灵活现,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社火在村子里挨家挨户表演,人们也跟着一家家串,锣鼓喧天,欢声笑语,那种热闹快活的场景,好多年没见过了。以前村子里有上了年纪的人专门负责主持,那些人老的喊不动了,年轻人怕麻烦,宁愿聚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也没人去操那个闲心,现在农村里过年,也不热闹了。

看完了社火,还有大戏呢。那时有的村子里有戏台,演员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有些人大字不识几个,戏里的台词却能唱的滚瓜烂熟,真佩服他们那超常的记忆里,应该也是兴趣所致吧。戏台上唱的,大多是古装戏传统戏,以秦腔为主,有时候也唱眉户,黄梅戏,一个小小的戏台下面,人山人海,几个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在那里,不管天多么冷,都影响不了人们看戏的兴致。晚上还有夜场,人们在露天地里或坐或站,个个脸上都挂着愉快的笑容。

常听老人说,穷欢乐,穷欢乐,穷的时候,人们都不忘给自己寻找欢乐,现在日子过的衣食无忧,却少了快乐的感觉,那些曾经欢乐的年味,如今只能在回忆里重现了。难怪现在的人都说,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越来越淡了,连春节联欢晚会都越看越没劲了。也许,这就是不同的时代具有的不同特点吧。

不管到了什么年代,什么地方,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占着很重要的位置。社会在繁荣发展,生活在日渐富裕,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一脉相承。过年过的是喜庆,是幸福,是团圆,是快乐,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祝福。

愿普天下每一个人,都能过个平安快乐年,让浓浓的年味,永远在我们的生活里飘香。心是快乐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