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朝花夕拾的读后感30字(五篇)

读后感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7-31 08:30:40 热度:0°C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30字一

近来,我看了一本书是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讲到那里我不禁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风雨故园”。

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鲁迅童年的事情。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被皇帝点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为荣。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之后他的爷爷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个死刑。从此,周家败落了,鲁迅父亲的病也就因此越来越严重。鲁迅从此“家、三味书屋、当铺”来回跑。在这期中,鲁迅也曾想过从此不读书,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爷爷、子凌公公、父亲、三味书屋的寿先生都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但是,鲁迅的父亲就期望他们三兄弟能读好书,将来好给周家增光。结果真的给他盼到了,鲁迅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了解了鲁迅的童年,我觉得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先更易懂了,因为我已经初步了解了鲁迅——这位伟人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头一尾的小引和后记,一共有十二篇。刚开始看这本书是一页一页、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之后看,但之后我发现有几篇文章太深奥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过去不看。但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猫鼠》吧,我虽然能够从文中看出鲁迅对小动物的关心、爱护,但是我却看不到更深层的意思——《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还有,《无常》我根本看不懂,但是,我能够从导读中理解一点意思,主要还是为了讽刺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在“风雨故园”里,我真的看到了《父亲的病》中所说的那样“要原配的蟋蟀一对”,还有更离谱的呢,要什么了生三年霉的豆腐渣熬成灰,什么三年的陈仓米……唉,那些“名医”真是想得出什么说什么阿!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也反映了旧中国的科学、医术的落后和平民的愚昧无知。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30字二

我不会写读后感(当然,准确来说作文我都不会写),不过朝花夕拾里的一句话"哪怕这种感受与体会看起来显得幼稚、肤浅,只要是新的,是自己独有的,也是值得珍视的。"这让我豁然开朗。(当然不会写还是不会写--)

《朝花夕拾》的《小引》是介绍鲁迅在编辑这本书时的心情、思绪以及该书的性质、特点。

鲁迅先生写《朝花夕拾》的背景是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政府屠杀爱国学生,而中国青年"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表现更是让鲁迅十分失望。而与此同时,鲁迅自己的处境也一天天困难起来,这让他不得不怀疑起自己原先的做法,在这样的心态和情形之下,《朝花夕拾》诞生了。

"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不管曾经是辉煌是灰暗,人生若只剩下回忆过去,那当真是无趣了,而"连回忆也没有"却是有些可怜了。"中国的做文章有规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这让我想起曾经听过的一句话:历史是会重演的。而以前的鲁迅是做了一篇《一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淡淡的愁绪从这行字中渐渐透出来。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于是鲁迅只能朝花夕拾。

在《狗·猫·鼠》中,鲁迅用嘲讽的语气抨击了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而在这篇文章中,鲁迅主要针对的是那些以现代评论派为代表的买办资产阶级文人。而那个"猫"就是在暗指他们。一边向主人献媚,一边做敌人的帮凶。这篇文章借写自己的仇猫嘲讽买办资产阶级丑恶的面目。

而中间穿插的一段对童年时代救过的一只隐鼠的经历,则是表现出了鲁迅对弱小者的同情也表现出他对残暴者的憎恶。

至于"狗",则是那些文人们用来讽刺鲁迅的。"广告道:看那!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承认自己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

"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这是鲁迅说的自己仇猫的原因之一,而相比这原因更早的一个原因"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

在《狗·猫·鼠》中提到了一个人,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就是专门来讲她的。我曾经想,为什么题目是阿长而不是长妈妈,或许是因为阿长害死了鲁迅的隐鼠,但我觉得更可能是因为鲁迅对阿长深厚的感情,用阿长更亲切吧?

阿长是一个连名字都不被人记忆的妇女,"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做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连鲁迅都忘却了她的名字,更何况其他人呢?

阿长喜欢"切切察察",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习惯,"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阿长人胖,睡相又不好,鲁迅的母亲曾经含蓄地说过阿长"长妈妈生的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但当鲁迅"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从这里可以知道阿长并没有懂鲁迅母亲的意思,而这样也可见的阿长的心思坦荡。

阿长是一个平凡的妇女,在思想上自然比较迷信,有许多繁琐又迂腐的东西,这可以从她在元旦时的表现上看出,而这些都是封建思想毒害的结果,与其怪罪阿长,不如说那是她的不幸。即使到了现在,这种消极落后的思想依旧留在许多人脑中。而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描写了阿长给鲁迅买了《山海经》。从阿长的一声高喊,"哥儿"的称呼,"三哼经"的误读,快人快语的说话语气,让我对阿长产生了新的理解。即使生于那么一个社会的她,即使是那么一个被鲁迅轻视的她,却是真真把鲁迅的渴慕放在心上的人。"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鲁迅的意想不到、震惊、惊喜和感激。阿长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地跑书店书摊去找一本她连名字都读错的书?那真是一种伟大的神力啊!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30字三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童年,美好的童年时光或许也会参杂泪水,或许也会有着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但总体上,童年都是美好的,就连作家鲁迅也不例外。他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写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忆。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将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难忘的人和难忘的事,用语言真情的流露出来。说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时所难忘的经历。在他童年里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长辈的认同。这使他感到很难过,但是他没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来了。他则是将这些长辈的不认同改为动力,写进这部“朝花夕拾”里。他要告诉我们,在童年中的无奈释放出来。同时也给家长们一个理解和同情的心态对待我们像鲁迅在童年里那种不被长辈重视的警钟。

在“朝花夕拾”中,给我最深的一篇则是“狗,猫,鼠”。在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题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内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鲁迅在童年里与一只仇猫的叙事。作者与猫的关系和对猫的讨厌。这说明鲁迅在童年里的不知与单纯。也写出作者在童年与一只猫的搏斗。

从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过的,但这也时时刻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

鲁迅的童年 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们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鲁迅一样的。童年和青年过得好或坏它都会留给予们回忆,

所以鲁迅和我们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30字四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晚年为了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而写的回忆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是里面的一篇文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则是书塾。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这就是鲁迅的百草园。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都为百草园增添了鸟语花香的气氛。

冬天的百草园,下了雪,小鲁迅就喜欢在雪地里捕鸟,虽说没捉到几只,但小鲁迅依旧乐此不疲,在雪地里快乐的折腾。

三味书屋是当时最严厉的书塾。鲁迅和他的同学们每天上学进门就向一块匾和一幅画上的鹿行礼。第一拜孔子,第二拜先生。鲁迅的先生非常严厉,也很有学问。当小鲁迅跨入三味书屋的大门,他将不能常常在百草园里玩耍,“只读书,习字,对课……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无言,终于到七言。”

《朝花夕拾》里我最喜欢这篇文章,鲁迅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文字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回想起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还有那些成长中的压力和收获。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30字五

夕拾旧忆换刚毅,朝花渐落铸民魂。鲁迅,这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名字,他倾其一生,将自己一生的心血贡献给了中国未来的光辉。他的文章中虽不乏优美而又繁杂的词藻,但言语间却能感觉到一种岁月的深沉与尖锐,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刚毅的,仿佛哪个为华夏而生的战士口中反抗旧社会的言辞依旧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脑海中回荡。

鲁迅从孩童到战士,也曾迷茫过,也曾对着旧社会愚昧的人心而叹息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绍兴到南京,从中国到日本,鲁迅的人生观也在不断变化着。百草园中,他仍是与他人无异的那个孩子。即使是百草园赤练蛇的传言,三味书屋中寿镜吾的严厉,也束缚不了孩童的天性,他的童年是没有拘束的童年,爱玩的天性也让他感知了世界。《二十四孝图》给予他一颗批判性的心,无常赠与了他一颗向上的心。在父亲病故之时,流言布满绍兴之时,他毅然选择了去离开绍兴。他童年的一幕幕都已见证了他的蜕变。

鲁迅的文章,孩童时仅仅是觉得颇为晦涩,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悟得理之时,却已然趟过了岁月。

近年来,各个阶段的教材之中,鲁迅一篇篇文章已消失在了岁月里。初中时期的课文中也仅有一篇《少年闰土》。鲁迅一生的文章近乎都用于批判黑暗,但它其中的深意仍是存在的。缺少了反对黑暗的一种勇气与精神,是不可行的。鲁迅的文章要究其深意,也得因于《朝花夕拾》中他积累的阅历。从周树人到鲁迅,这也是学生究其九年也并不能看透的。他拿起的,是无数阅历凝成的,开辟光明的笔。童年的朝花渐渐落,才累成了今日的民族魂。唯有少年青年时期的亲眼见到的愚昧与黑暗,才会去如此追求光明。每当远行时路经绍兴,望着窗外,心中总存着敬畏:此地养育了一位用笔战斗的英雄。

反对与支持,对于这位在百草园玩耍的孩童,在日本与南京发奋的青年,在《朝花夕拾》中不断蜕变的一位战士而言,仅是岁月中荡漾而起的涟漪。鲁迅仍是鲁迅,岁月仅留下了他的箴言,恰如他自己:

愿中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之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烛火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